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营改增下了一招“活棋”

杨 迪

北欧中华网转发人民网财经报道:作为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头戏,近日,营改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数据。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日前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,1—10月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3717亿元。据此推算,预计全年减税将超过5000亿元。

“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”。——这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李克强总理在部署营改增这招“大棋”时作出的郑重承诺。

时至年末,从这份官方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,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,保证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,已经顺利实现。通过减税“放水养鱼”,让企业受到实惠,轻装上阵,实现了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逆势增长。”

在国际上,因为增值税的征抵机制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,并可以有效控制偷漏税,从上世纪50年代始,就已经有许多不同区位、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了这一税种。

据统计,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,所征税款占国际税收的20%、GDP的4.5%。

在我国,随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改革的深入推进,“减税”正在对产业升级、企业发展、就业创业、诚信建设等产生越来越多的正面“外溢效应”。良好的市场机遇和有力的政策支持,助力中国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
通过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,营改增对减轻纳税人负担、加快经济转型、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:

“5000亿”:2016年1-10月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3717亿元。依此推算,预计此项改革全年减税超过4700亿元,加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减收,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。从数据可以看到,营改增作为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最有力的降成本举措,充分释放了政策红利,有效降低了纳税人税负,减税降负效果已经开始并将持续显现。

“53万户”:自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以来,新增试点的四大行业增加了53万纳税户。随着税收减免力度的不断加大,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率正在逐步下降,生存和发展空间得到改善,企业的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。同时,营改增等政策的落实,激发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积极性,今年以来,无数初创、双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,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促就业、稳增长等一系列“新的经济增长点”。

“56.6%”:营改增试点推开后,第三产业投资规模明显扩大,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52.6%提高到2015年的56.6%;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逐步提高,由2012年的45.5%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.5%,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占据“半壁江山”。实践证明,营改增不仅能“降成本”,还能“补短板”,成为推进服务业及二、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,带动了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。

在帮助企业“减负”的同时,营改增对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为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红利,企业不能再“坐享其成”,必须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,实行科学管理和规范经营。通过优化产业分工,拉长产业链,来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。在营改增的助力下,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得以成熟和完善,加速推进了新旧动能的融合发展。

“关山初度路犹长”。虽然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但在发展前路上,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。对此,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地进行了谋划部署。11月29日,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,为营改增下一步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:要密切跟踪试点情况,对运行效果开展第三方评估,在风险可控、制度公平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,扩大减税效应;要深入重点行业开展政策辅导,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增值税抵扣机制。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,提高办税便利程度。

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指出,要按照政府过紧日子、更多为企业发展减负的要求,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,激发活力、培育税基,为促发展、保民生提供支撑。

用政府收入的“减法”,换取企业效益的“加法”和市场活力的“乘法”。通过下活营改增这招“棋”,中国政府已经向全国人民印证了这一承诺。可以预见,随着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不断推进,必将为经济转型升级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助推“十三五”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。